比利時地處英、法、德三大國之間,被稱為“歐洲的十字路口"。雖然它獨立建國歷史短暫,國土面積較小,但通過多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有力地提升了國家地位,推進了城市的發(fā)展。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比利時共舉辦過8屆世博會。其中在布魯塞爾舉辦過4屆(1897年、1910年、1935年、1958年)。1897年是布魯塞爾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讓大家得以聚集于此,領略世界局勢的大不相同。
從一開始組織者就決定世博會將在五十周年紀念公園(le Parc du Cinquantenaire)和特爾菲倫公園(Parc de Tervueren)舉辦,兩個公園間不僅有一條大道連接,還有一條有軌電車。
1897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海報(普里瓦·利夫蒙先生繪制)
官方名稱:1897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會期:1897年5月10日~1897年11月8日
主題:國際展覽
類別:綜合類世博會
主辦方:總委員會
參觀人次:7800 000人次
面積:36公頃
參展國家:27個
一次遲到的世博之約
最初人們對這屆世博會的舉辦充滿擔憂。不僅因為暴風雨的侵襲使建筑工程一再推遲,還因為近十年舉辦世博會過于頻繁。
反對的人說:“試問舉辦方,1897年的藝術和工業(yè)展與1888年、1889年相比,能有什么不同呢?你們展出的東西我們肯定都看過了。你們不會有什么新東西的。”
對此,朱爾·西蒙先生給出了有力的回答:如今的局勢已大不相同,每十年,世界就煥然一新。從前,生產的進步很緩慢;如今則一日千里。人類沒怎么變,可他生活的環(huán)境早已今非昔比。
布魯塞爾也選擇迎難而上,僅僅只把開幕式由4月24日推遲到5月10日。位于五十周年紀念公園里的布魯塞爾游樂場再現(xiàn)了布魯塞爾老城區(qū)的風貌。它采用了14世紀式的圍墻和文藝復興式的門,頗受大家歡迎。
布魯塞爾游樂場鳥瞰
對立包容的藝術品展示
兩個對立的雕塑流派
如同繪畫,雕塑也有兩個對立的流派:以大師熱夫·朗博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而與之相對的是以維克多·盧梭先生為代表的唯美主義。唯美主義體現(xiàn)了高尚的藝術情感,表現(xiàn)手法更細膩,更有女性氣質。兩個流派雖然對立,卻不相互攻訐,而且兩個陣營中都有非常杰出的作品。
維克多·盧梭雕塑作品:《手捧蝴蝶的青年》
熱夫·朗博的《人類的激情》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左邊有一個優(yōu)雅的希臘羅馬式小廊亭,這個廊亭得以保留很長時間。廊亭里陳列著雕塑家熱夫·朗博的大理石浮雕,著名的《人類的激情》。朗博先生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這個作品。朗博是比利時雕塑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該作不僅是他藝術生涯的頌歌,更加是比利時雕塑的頌歌。
熱夫·朗博雕塑作品:《人類的激情》
總算有個真正的展覽了
終于有一個官方的展覽能把畫大方地掛成一排,而不是像往常那樣摞在一起,以往那些所謂的展覽只能稱為雜貨市場。經過評委會的嚴格審查,僅有四百五十幅作品入選。其中《移民》是世博會上很少見的歷史題材畫,它以真實而感人的筆觸描摹社會現(xiàn)實的一頁。
萊爾芒斯作品:《移民》
特爾菲倫的殖民地展覽
為了顯示其殖民力量,比利時還在特爾菲倫設立了單獨的“殖民展”。這里有民俗村、人種學展品、象牙雕刻和剛果的立體全景。
略帶野性風格的人種展廳
藝術家昂卡爾被政府任命為人種歷史展廳的內部裝飾設計師。他就地取材,使展廳的設計富有異域風情,他從異域的野獸、花草,甚至是黑人崇拜的偶像中汲取靈感,繪成圖案。他的設計個性鮮明、略帶野性,再一次展示了他的才華和想象。
由保羅·昂卡爾設計的人種歷史展廳
精雕細琢的象牙雕刻
榮譽廳里的象牙雕刻超過了五十件,有的鍍銀鍍金,有的鑲嵌琺瑯和寶石。展出這些象牙雕塑的是埃德蒙·范·艾特菲爾特先生的主意,他身兼比利時國家秘書和剛果國家秘書。
榮譽廳展出的象牙雕刻
象牙是剛果最珍貴的產品之一,此次展出的象牙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經過比利時著名雕塑家的精心雕琢,占了整整一個展廳。主要作品有康斯坦丁·默尼耶的《基督》,保羅·德·維涅的《靈魂》,朱爾·迪倫的《小快板》等等。
促進現(xiàn)代審美的裝飾品
此外,剛果展的一些裝飾品,也堪稱是促進現(xiàn)代審美的意外動力。
掛毯設計出自伊西多爾·德·呂代之手,由埃萊娜·德·呂代制作。八條掛毯表現(xiàn)的是:野蠻、文明、奴隸、自由、多妻、家庭、拜物、基督教。
《拜物》,伊西多爾·德·呂代繪圖
埃萊娜·德·呂代夫人刺繡
還有菲利普·沃爾費先生的天鵝花瓶。
《天鵝花瓶》
剛果展不僅擴大了貿易市場,還為藝術提供了新的原材料。殖民地的藝術品質樸、純凈,堪稱促進現(xiàn)代審美的意外動力。”
無論是誰,看過布魯塞爾世博會以后,都對特爾菲倫殖民地展覽印象深刻,其布置細膩、優(yōu)雅、有品位,整體裝飾別出心裁。——1897《藝術與裝飾雜志》
1897年世博會雖然推遲舉辦,但卻有不一樣的精彩。它表現(xiàn)了新的藝術形式,這種美學擴展到了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