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早春,一個被紀念的日子——國際婦女節(jié),總會讓人記住這個生長愛的時候。
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jié)”、“三八節(jié)”和“三八婦女節(jié)”。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jié)日。
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呼吁推進兩性平等。
在世博的歷史中,同樣可以見證婦女的地位越來越平等,更多有能力有氣魄的女性嶄露頭角。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開創(chuàng)了世博歷史,她不僅是英國女王還是疆域遼闊的大英殖民帝國統(tǒng)治者。
論地理范圍,大英帝國是十九世紀也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維多利亞統(tǒng)治時期的人口數大約為4到4.58億。維多利亞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球性趨勢,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影響了國民的保守宗教觀念,人們的社會態(tài)度,時尚,以及政治理念,美國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深受其影響。維多利亞女王的任期是1837年到1901年,總共在位63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統(tǒng)治者。
1851年倫敦世博會
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英國已經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國,沒有人懷疑英國的強大,因為強大而帶來的巨大召喚力使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維多利亞女王發(fā)出外交邀請信函,有10個國家接受了邀請。1851年05月0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覽會在英國召開。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
維多利亞擁有一定的政治決策權,例如,在同時任命內閣大臣和總理時她的分量舉足輕重。她還負責任命特別大使和英國國教的主教。她也定期通過書信或者私下里與總理門商討國家大事。維多利亞促成了聯合王國以及大英帝國的大規(guī)模政治和社會改革,她還支持了議會在1838年提出的法案,統(tǒng)一廢除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奴隸制度。
1847年,她主張工廠法,將紡織廠工人的工作時間減少到每天十小時。最后一項重要的事跡是,維多利亞支持了1884年提出的第三次改革法,法令規(guī)定所有家庭主男均擁有選舉權,這項權利的順利擴展讓幾乎所有英國男性都獲得了選舉權。
1867年巴黎世博會
對平等工作、平等工資的渴望
1867年巴黎世博會
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會上,已經出現了對男女平等渴望的聲音:
“何時才能真正讓婦女從事以前專屬于男人的工作,何時才能意識到此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會的公正、平等、利益要求婦女的工資以男人的工資為標準--希望所謂平等是上線平等,而不是下線平等。”
--《機械工所作的切割機報告》
1876年費城世博會
建造婦女館
婦女館
為慶祝百年獨立,在婦女協會的監(jiān)督下,菲爾蒙特公園里的婦女館終告落成,它光榮地見證了美國婦女的獨立自主和愛國主義精神。
整個展館由美國婦女集資而建,其中的照片異常豐富,不過均出自各國婦女之手。
艾琳·格雷
艾琳·格雷是一位開拓者。她所屬的那個年代,在室內裝飾和家具設計領域,沒有幾個女人能與她相提并論。
1851年的“水晶宮”世界博覽會,使人們感受到英國工業(yè)革命導致大批量機械化的粗制生產,從而失去了具有人性化、精細化的手工藝設計,隨之英國作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倡導者和其他國家一起希望能夠恢復中世紀的手工業(yè)傳統(tǒng)。
艾琳·格雷設計的必比登扶手椅
19世紀中期后,英國女權運動的高漲,一些婦女開始在專業(yè)領域中涉足。到了20世紀10年代,歐洲女權主義蓬勃興起,社會主流開始倡導女權運動,這使婦女社會的地位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時政治、經濟、家庭、婚姻都發(fā)生了觀念上男女平等的轉變。有不少女性也參與了設計、生產和經營活動,而艾琳·格雷正是其中一位開拓者、優(yōu)秀的女設計師。
1937年巴黎世博會
艾琳·格雷將她的后半生都致力于建筑設計中,1937年,她的一個度假中心的設計在巴黎世博會中的新精神展覽館(Esprit Nouveau pavilion)被展出。然而她依舊將自己疏離于公眾之外,并只參與了另外兩個項目,且都是為她個人設計和使用的作品。到20世紀60年代末,她的作品幾乎都被世人遺忘了,最終于1976年去世。
公寓室內設計
在那個時代,她在漆藝、家具和室內裝飾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世界上其他地區(qū)沒有幾個女性可以和她相提并論。但是19世紀歐洲的經濟大蕭條,使得女性工作的機會并沒有得到改善,女權運動沒有取得完全勝利,導致當時女性的能力最終未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如密斯·凡德羅的愛人莉莉·瑞克和著名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合伙人夏洛特·畢瑞安德,她們在設計界的造詣都只能依附在男性的光環(huán)之下。
在艾琳·格雷的一生中,她終生未嫁,為設計奉獻了一生,但是,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她的才華才被設計界認可,尤其她在漆藝、家具和室內裝飾方面的造詣更是體現出女性獨有的細膩和精致。她的名字幾乎與現代主義著名的設計大師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等相提并論。著名設計史學家菲利普·蓋納稱她是一位“安靜而又果斷的獨行俠”。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
對女性的肯定
婦女館
1876年費城世博會的“婦女館”開創(chuàng)了博覽會為女性設立單獨館舍的先例,這一做法被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所承襲,成為美國日后博覽會中的特色之一。在芝加哥世博會中,圍繞“婦女館”,美國婦女做出了種種努力和貢獻。芝加哥世博會設立的“婦女館”展示了女性在教育、藝術、科學及工藝上的特殊角色。“婦女館”從建筑設計、內部陳設到展品征選,全部由女性擔綱,并且在主題演繹上,強調女性不僅是人類手工藝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更是西方文明的孕育者。女性在此次博覽會事務上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博覽會“附設萬國會議”由女性出任。這個會議設計了上千個討論議題,內容涵蓋醫(yī)療救援、改良社會倫理、文學音樂與教育、商業(yè)金融等層面,從而吸引了杜威(John Dewey)、威爾遜(Woodrow Wilson)等眾多知名學者,他們在會上發(fā)表演說,這使得博覽會不再只是萬貨云集的展示場,更是追求新知與文明的場所。
婦女館內的嬰兒室
裝飾藝術中心聯盟附屬婦女委員會發(fā)表文章:
美國女性最顯著的特點莫過于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強烈的團結精神,這種團結精神讓所有的女性聯合在一起,婦女領導委員會贊助的藝術作品,還有婦女館的落成,都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還不了解美國女性;通常,我們只知道那么幾個四處“出風頭”的女性,其作風往往過于招搖,言辭則過于夸夸其談。必須來到美國,看到她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地了解她們,欣賞她們。
19世紀女性獨立的標志
總而言之,婦女領導委員會舉辦婦女展覽館的目的如下:首先,團結所有的女性,在上層女性和孤身奮戰(zhàn)的下層女性間建起關心、同情的橋梁;其次,讓婦女看清她們在勞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認識到,她們在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在手工業(yè)、工業(yè)、藝術中作出喜人的貢獻;然后,讓她們認識到自己潛在的組織能力;再次,為婦女爭取更平等的工資,證明女性的工作和男性的工作擁有同等的價值。
索尼婭·德拉奈
她的作品色彩飽和度高,形式豐富,融合了藝術和時尚,大大影響了時裝和生活用品。
19世紀末期,西方社會在產業(yè)革命之后,人類在生產力、醫(yī)學、哲學等方面皆有長足的發(fā)展,使人們對科學有著絕對的信仰,令當時的藝術家,不斷嘗試運用科學精神,去尋找繪畫中的永恒真理。其中,女性藝術家索尼婭·德拉奈運用抽象的形與色,表達韻律與規(guī)則之美。并進一步與她的丈夫Robert Delaunay成為奧菲主義(Orphism)藝術運動的創(chuàng)辦人。
索尼婭·德拉奈畫作
1937年,巴黎世博會舉行。它努力向世人展示,藝術創(chuàng)造可以用于任何不起眼的領域,在美與實用間沒有任何不相容之處,藝術和技術應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果自然的進步能在藝術的影響下發(fā)展,那這將會有助于精神價值的繁榮,這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不僅如此,也開始探討藝術家的作用。在這之前,1925年巴黎舉辦了一屆博覽會上,人們已經開始穿著索尼婭·德拉奈設計的彩繪拼貼織物制成的連衣裙。
索尼婭·德拉奈穿著自己的作品
索尼婭·德拉奈的繪畫是她創(chuàng)作彩繪織物的起點。她首先用她那浸滿了陽光的畫筆在畫紙上給婦女添上了光彩的筆觸。然后,她便將自己藝術的美麗帶入了生活,并創(chuàng)造了所謂的“彩繪拼貼織物”。
索尼婭·德拉奈被稱為色彩大師,她的信條是革命性的——繪畫和所謂的裝飾工作沒有差別。德拉奈制作大膽的幾何圖案,擁抱現代藝術。她的作品色彩飽和度高,形式豐富,融合了藝術和時尚,大大影響了時裝和生活用品。
在浩瀚的世博歷史中,不僅能看到人類前進的軌跡,也能看到女性權利的日益完善。女性,可以是政治家,可以是建筑師,可以是藝術家。那些優(yōu)秀的女性以她們自身作為榜樣,展示了毫不怯懦的可貴品質,同時給予更多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