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悅聽世界》,跟我一起“聽”博物館。我是來自世博會博物館小小志愿講解員劉子墨。
今天我們來說說薩克斯管的故事。薩克斯管是一種木管樂器,音域寬廣而音色醇美,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也能夠勝任多種表演的需要,尤其適合演奏爵士樂和輕音樂。它是由比利時樂器大師阿道夫.薩克斯于1841年發(fā)明的,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它。
1844年,阿道夫的一位好友為他爭取到了一個在巴黎音樂會上演出的機會,并特意為他的節(jié)目寫了曲子,希望能由此為新樂器求得生機。但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降臨,阿道夫的樂器從馬車上掉下來,摔成了兩半。
不過阿道夫并沒有打道回府,他最終還是抱著破損的樂器登上了舞臺,但是吹奏時他的雙手一刻也不能離開樂器,否則銅管就有可能掉落下來。由于無法兼顧看譜子,阿道夫只能憑記憶去演奏。有幾次,由于過度緊張忘記了譜子,他就干脆持續(xù)吹一個長音,直到想起譜來再繼續(xù)演奏。觀眾們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聲音,頓時喜歡上了那些蕩氣回腸、委婉曼妙的長音。演出結束后,阿道夫一連謝了五次幕,臺下仍然掌聲不絕。在1846年正式取得了薩克斯管的專利后,阿道夫決定更進一步。
1855年,這是巴黎歷史上第一次舉辦世博會,所以舉國上下都十分重視,連國王拿破侖三世也親自來到了展廳里參觀。這一天,正當國王徘徊于展廳里時,突然他聽到了一陣輕快、悅耳的音樂從身旁的區(qū)域傳來,他不禁駐足停留、仔細聆聽,并詢問自己的侍從,“這是誰在演奏啊?”身邊的大臣、侍衛(wèi)們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正當此時,動聽的曲子恰好演奏完畢,阿道夫從幕后走了出來,說到:“國王陛下,這曲子是用我發(fā)明的樂器演奏的,叫做薩克斯管”。拿破侖三世對此大為贊賞。這件事情在世博會上引起了轟動,得到了國王的親口贊許,薩克斯管也因此成為了當屆大會上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世博會結束之后,薩克斯管已經廣為人知,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了。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說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本期小小志愿講解員劉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