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6年,第一屆世博會的展覽場館水晶宮,因為一個小小的煙頭在一片火海中消失,丘吉爾在得知重建無望后感嘆:“一個時代到此真的結(jié)束了。”
是的,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實際上在她1901年去世后就已經(jīng)告終,而她留下的似乎不僅僅只有燦爛的水晶宮和在歐洲掀起浪潮的世博會那么簡單....
1864年親王去世后的女王
時間回到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去世后,女王郁郁寡歡,她曾長時間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公開露面,她也不戴王冠,終日以寡婦的裝束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長期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quán)力漸漸增大,也促使當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
維多利亞女王經(jīng)歷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為了英國皇室,重新活躍起來,1897年舉國慶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慶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與他們的孩子
女王和她的子孫
女王孩子中的君王
當時的歐洲皇室盛行通婚,在這個人數(shù)并不多的“小圈子”里,這樣的習俗可以“門當戶對”,保持皇室血統(tǒng)的“純潔”。但由于維多利亞本人是可致命的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女王把這種病遺傳給了她的孩子,在他的9個孩子中兩個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麗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麗斯繼承了母親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的隱性攜帶者,4個男孩中有3個也患有血友病,但在當時并無人知曉。
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個兒子就是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女兒是希臘王后;
大兒子是后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娶了丹麥亞歷山德拉公主,他們的二兒子是后來英王喬治五世,女兒莫德公主成為了挪威的王后。
與他的哥哥不同,女王的小兒子利奧波德3歲就被診斷為血友病,維多利亞為此頗為自責,對小兒子百般愛護,但他還是沒活過30歲。
維多利亞的二女兒愛麗絲,嫁給德國二皇子,愛麗絲的二女兒嫁給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血友病被帶進了俄國皇室,沙皇唯一的兒子就是血友病患者。為了給兒子治病,在一系列陰差陽錯下,最終拖垮了整個俄國皇室
女王的小女兒是血友病攜帶者,她的獨生女嫁給了西班牙國王,生的2個兒子都因血友病過世,好在他們還有個健康的小兒子,靠著這個健康的小兒子,西班牙王室得以續(xù)命,當前西班牙的國王正是他的血脈。
另外兩個女兒一個成為了德國大公的大公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后來那位公爵成為了加拿大的總督。
2個兒子則都是娶了丹麥、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yōu)槠蕖?/p>
而血友病致病基因也就這樣從英國皇室流傳到了德國、西班牙及俄國皇族,一個遺傳病波及四個國家的皇族,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悲劇。
通過不停的通婚,女王在歐洲的權(quán)勢也日漸高漲。她的后代在各地開枝散葉。通過反復聯(lián)姻,整個歐洲王室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血緣關(guān)系。在19世紀末,維多利亞甚至已經(jīng)成為“歐洲的祖母”,但這些脆弱的血緣關(guān)系在國家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二十世紀之初,這些親戚之間因為各種利益糾葛而關(guān)系越來越差,最終通過和平的方式無法解決,于是決定靠武力來解決家庭矛盾,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血友病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血脈中傳遞
在轟轟烈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輸血技術(shù)則被廣泛應(yīng)用,而輸血技術(shù)的進步恰恰成了血友病患者的福音,歷史總是這樣讓人回味。
本期節(jié)目結(jié)束了。我們下周再見!
本期講解員凌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