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孫中欽,作為新民晚報攝影記者,從2009年初就開始了世博會前期采訪,用手中的相機鏡頭見證了園區(qū)從一片工地建設成為恢宏的世博盛景。
世博園區(qū)中國館已建至60米高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我?guī)缀跆焯於寂菰谑啦﹫@區(qū),拍攝的照片不計其數(shù)。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國慶節(jié)那天,為了拍攝第一縷陽光映照在中國館的畫面,我當時在世博會園區(qū)的餐廳借宿一晚,至今難忘。
第一縷陽光映照在中國館
上海世博會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游園高峰時的排隊隊伍,有不少游客為了一睹場館芳容,不惜排隊8個多小時。這種“中國式排隊”當時是相當震撼的。
世博園區(qū)大量客流
我記得有一天,正值八月酷暑,我去拍攝沙特館排隊,正好一縷陽光從遮陽棚的空隙中射下來,造成了光線的冷暖交替與明暗對比,高光之處的人物正好在伸手擦汗,這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
噴霧也帶來一片清涼
我更喜歡世博夜色,因為夜景的色彩更加流光溢彩,能夠凸顯出世博會的摩登與現(xiàn)代。
位于慶典廣場前面的音樂噴泉
春江花月夜申城不夜天
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場館亮燈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通電亮燈
2010年,孫中欽(右1)在上海世博園區(qū)
2020年疫情期間,孫中欽奔赴采訪現(xiàn)場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對我來說,像是一個眺望未來的瞭望臺,上海世博會精彩演繹未來城市的智慧生活場景,預示緊接著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當時很多令人驚訝的“未來場景”,如今已經逐步成為了現(xiàn)實。對我來說,世博會就像是一個分水嶺,分開了“過去”與“未來”。
——孫中欽
編輯:劉娟
照片來源:孫中欽
相關鏈接:
讓世博精神涵養(yǎng)青年氣質|“拾憶十年·筑夢前行”征集作品展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