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為發(fā)展中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該國經濟產業(yè)多元化,涵蓋農業(yè)、手工藝以至服務業(yè),全國2/3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yè)維生。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有30%人口使用;英語是第二附加官方語言,亦是全國性的通用語言。也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
泰姬陵圖片來源:百度
旅游業(yè)是印度政府重點發(fā)展產業(yè),也是重要就業(yè)部門,提供了兩千多萬個崗位。印度入境旅游的人數逐年遞增,主要旅游點有阿格拉、德里、昌迪加爾、那爛陀、泰姬陵等。其中,泰姬陵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杰罕為寵姬泰姬.瑪哈爾修筑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外形端莊宏偉。
時任印度總統(tǒng)普拉蒂巴·帕蒂爾
2010年5月30日,時任印度總統(tǒng)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Devisingh Patil)參觀印度館,并且點燃了展館入口處的孔雀燈。孔雀是印度國鳥,深受印度人喜愛。該孔雀燈上有7根燈芯,7是一個幸運數字,點燃油燈有祝福好運的意思。參觀完印度館后,帕蒂爾在留言本上寫道:“我很高興能參觀2010年上海世博會印度館,無論是創(chuàng)新的竹制穹頂,還是其他綠色技術,無不體現了我們的承諾:與自然和諧共處。
時任印度總統(tǒng)普拉蒂巴·帕蒂爾參觀中國館
帕蒂爾還對中國花費近8年時間籌辦世博會的巨大努力以及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表示贊賞和祝賀。她表示:“印度欽佩中國取得的發(fā)展成就,上海是一座非常美麗和充滿活力的城市,任何人到訪后都想再來。
印度館外景
印度館夜景
上海世博會印度館被譽為“最具有仙氣的展館”。其建筑設計古色古香,中央穹頂的設計靈感來自印度古老的建筑——桑奇佛塔。展館入口處雕刻有“生命之樹”的拱門,建筑靈感來自于艾哈邁達巴德的“Siddi Syed”寺;廣場地面為陶土與青石修建,靈感來自瓦那納西的蘭浦爾宮殿。
印度館內景
印度館主題為“和諧之城”。通過穹頂中央區(qū)的360度全息投影裝置、大廳中央小型影像、四周展板以及實物陳列,讓觀眾走進“時空隧道”,踏上“城市時空之旅”,游覽四五千年前的古印度、中世紀的印度和現代印度,領略印度千百年來城市的變化風貌。
印度館內景
印度館展出的各種工藝品
印度婦女傳統(tǒng)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扎、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印度館藝術表演
館日活動現場
時任印度工商部政務部長辛迪亞致辭
2010年8月18日,上海世博會迎來了印度館日活動。時任印度工商部政務部長辛迪亞(Jyotiraditya Scindia)出席活動并致辭。他表示:中印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文化淵源深厚。本屆世博會的印度館,表現了印度在傳承至今的多元文化中尋求平衡和諧的發(fā)展模式。展望未來,中印兩國將繼續(xù)為企業(yè)界打造透明、公平的貿易環(huán)境和投資環(huán)境。
印度館所贈鍍金工藝品
看到兩國如此緊密的關系令人激動和興奮,這源于兩國在文化、價值觀及經濟關系改革中的相似性。上海世博會及印度館將證明給游客看。
——辛迪亞
編輯:汪婉秋
攝影:周雷、項欣榮
圖片來源:世博雜志、世博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