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訪友拎一盒好茶,閨蜜聚會打卡一間“圍爐煮茶”,窩在老家的被窩里看古裝劇中的“大家族”添茶品茶......如今,喝茶成了新風尚,大家直呼“屬于中國人的DNA動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茶、制茶、品茶的國家,中國茶文化的內(nèi)核更是受到道、儒、佛家等哲學思想的影響,早已成為提升精神世界的載體,更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的和諧相處之道。
自唐朝始,中國茶文化隨著禪宗傳入日本,在融合了日本本土社會生活后,形成了兼具宗教、藝術(shù)、文化多元素的文化活動,而茶道也不再僅是一種飲茶的儀式,更是一種審美體驗和心靈修養(yǎng)的方式。
茶之入世——演變史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茶文化內(nèi)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神農(nóng)氏嘗百草發(fā)現(xiàn)茶葉開始,茶就走進我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滲透進入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同時,在我國儒家、佛教、道教思想的影響之下,逐漸形成了目前的茶道文化。
圖源影視劇《知否》劇照
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之大延展全世界,從種茶、制茶的技術(shù)到飲茶品茶的習慣,再至茶具茶室的打造,以及潛移默化中深入的茶道理念,它們無不是大美中國的一方剪影。
他國匠人也在汲取中再創(chuàng)造,亦形成了他們獨有的“茶道”。
以茶入道——茶道思想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奠定了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延續(xù)了村田珠光的“佛法即在茶湯中”的思想,改珠光提出的茶道思想“謹敬清寂”為“和敬清寂”,確定了日本茶道的基本思想與精神。
千利休畫像掛軸
20世紀上半葉紙本水墨
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敬:對人、事、自然的敬重。
清:環(huán)境情景清潔幽靜,主客清心靜思。
寂:茶禪合一的最高理念,不受外界干擾,達到自我實現(xiàn)、自身和諧的境界。
物佐品鑒——精致器皿中的“和”
我國的茶韻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只有高品質(zhì)的茶葉、好的水源、優(yōu)秀的環(huán)境、精美的茶具相結(jié)合,才能體會到茶葉中所蘊含的茶韻,所以“和”代表的是茶葉本身。
而日本茶道文化也追求“和”,但他們的“和”指的是調(diào)和,是各種環(huán)境條件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diào)。
比如在茶室中,茶師的插花講究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
肥前燒古伊萬里風蓋罐
葫蘆形花瓶
小香盒用來收納練香或香木,茶師會在炭點燃前將香投入爐火。
蛤蜊形香盒
三友扇圖蒔繪香盒
柿形香盒
不可或缺的各類精致器皿與美好的茶室場景相輔相成。
茶碗
現(xiàn)場陳列
他們追求通過嚴謹?shù)募挤ú襟E、精美的器皿物件等來達到精神內(nèi)涵的提升。
以茶會友——請君入席
“擊拂既力,色澤漸開,珠璣磊落”
——宋徽宗《大宋茶觀》
宋徽宗趙佶撰曾在關(guān)于茶的專論《大觀茶論》中用上述絕妙的詩句形容宋代點茶的過程,意在形容用茶筅攪打茶湯并注水后,茶湯色澤逐漸開朗,盞里同時存在大、小泡泡,如同眾多的珠寶堆積,錯落分明。而日本茶道的抹茶手法也是由此習來。
圖源影視劇《夢華錄》中點茶場景
日本茶室的裝潢陳設(shè)很考究,它們往往效仿禪寺,風格簡約又不失雅致,頗有世外桃源之境。另外,日本茶道對規(guī)定程序有著繁瑣的流程和要求,茶室內(nèi)的擺設(shè)、布置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
“粹美東方——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日本文物特展”第一單元中就布置了同款茶室場景,歡迎參觀打卡,以茶會友,與您在世博會博物館“一期一會”。
中國茶葉、茶樹、飲茶風俗及制茶技術(shù),隨著中外文化交流和商業(yè)貿(mào)易的開展而傳向全世界。
從茶葉產(chǎn)區(qū)到無茶之地,茶始終是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流通的重要物資之一。從鄰邦到遠洋,茶文化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交流互鑒,使世界文明更加豐富多彩。
攝影:林倩蝶
編輯:白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