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鼻煙盒,可能大家還不太了解,但說起鼻煙壺,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步步驚心》里就有很多關(guān)于鼻煙壺的橋段。
《步步驚心》海報
其中,四爺將自己精心繪制的鼻煙壺作為定情信物送給若曦,里面就畫了可愛的動物在其中。壺上繪制兩只白狗欺負卷毛狗,四爺借這可愛的小狗來調(diào)侃若曦,內(nèi)畫的圖案承載著四爺?shù)臒o限深情。
隨著《步步驚心》的大爆,鼻煙壺隨即受到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喜愛,不少收藏家不惜花重金購買收藏。
鼻煙壺細節(jié)圖
四爺送給若曦的鼻煙壺
鼻煙作為一種煙草制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鼻煙自歐洲傳入中國后,鼻煙盒漸漸東方化,這才產(chǎn)生了鼻煙壺。
鼻煙
而鼻煙壺(鼻煙盒)其實指的就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攜帶。
現(xiàn)如今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已經(jīng)近乎絕跡,但是鼻煙壺(鼻煙盒)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shù)品流傳了下來,而且長盛不衰,甚至被譽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shù)品”,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掌中瑰寶:西洋鼻煙盒
自1492與1497年哥倫布船隊在兩次航行探險中,傳教士羅曼·佩恩發(fā)現(xiàn)了當?shù)赝林从〉诎踩擞幸环N奇特的吸聞鼻煙的習俗后,眾多來自于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的冒險家紛紛將這種煙草運回到了歐洲,并迅速在法國宮廷以及西班牙掀起一股嗅聞鼻煙的時尚潮流。于是,傳統(tǒng)將煙斗作為吸食方式的行為也逐漸被上流社會所拋棄,逐漸淪為下等階層的象征。
煙斗
隨著嗅聞鼻煙的風尚在歐洲蔓延開來,一種用以盛放鼻煙的小方盒也逐漸開始在歐洲的皇室貴族間流行起來,這種容器除了更便于隨身攜帶,還可防止煙草中水分蒸發(fā)使其保持新鮮,這就是早期鼻煙盒。
英國 1801年婦女取鼻煙畫
到了17、18世紀,吸聞鼻煙已成為歐洲的一種流行風尚并逐漸風靡整個歐洲。根據(jù)時尚、季節(jié)和社會環(huán)境展示個人所擁有的大量鼻煙盒逐漸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的標配。鼻煙盒更是被定義為上流社會中尊貴身份的重要標志。法國作家狄德羅在小說《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直接將“奴仆、鐘表和鼻煙盒”定義為社會身份的象征之物。在當時的西方貴族圈子中,無論你吸不吸鼻煙,有個足夠精致華貴的鼻煙盒都是格調(diào)的必要。
一直到19世紀,吸聞鼻煙的潮流才有所衰退,卻并未削弱這種袖珍藝術(shù)品作為藝術(shù)瑰寶的獨特魅力。
鼻煙盒展品
鼻煙盒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見證了歐洲幾個世紀的社會變遷,遺留下來不少美輪美奐的作品。
自鼻煙盒廣受大眾喜愛后,其制作材料也變得更為多樣,就本次展覽吉爾伯特夫婦所珍藏的鼻煙盒而言,其制作材料主要有金、銀、銅、象牙、珍珠、玻璃、瑪瑙、紅寶石、鉆石、玳瑁等。這些鼻煙盒可謂是造型精美,絢麗多姿,其令人驚嘆的工藝與昂貴的材料著實引人注目,也十分值得品味。
鼻煙盒展品
與18世紀同時期的珠寶風格相似,這些鼻煙盒的制作也主要體現(xiàn)在搪瓷、鎏金、雕刻、鑲嵌等在當時較為流行的工藝。珍貴的材質(zhì)以及其中飽含的非凡工藝不僅讓鼻煙盒成為眾人爭相追捧的藝術(shù)品,同時還賦予其豐富的社會價值。
鼻煙盒最初僅是被當成一種個人配飾而風行一時,但從18世紀20年代開始,因為其制作材料廣泛多元、顏色和形狀十分靈活,可根據(jù)不同的外交場合、受贈方的級別、甚至一些細微的差別而隨之改變,逐漸被視為越發(fā)重要的外交禮品。
倫敦市紋章自由之盒
隨后,陳設性或展示性鼻煙盒的慣例很快便在歐洲和俄國建立起來。當時的皇室為展示其非凡的藝術(shù)品位,便委托眾多知名金匠為他們設計并制作出與其審美相匹配的工藝品,以彰顯自己國家的財富和技術(shù)實力。
雙開關(guān)鼻煙盒
不少帝王均是鼻煙盒的狂熱粉絲,拿破侖便是其中之一。拿破侖在1804年稱帝后,便立即恢復了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所盛行的將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的傳統(tǒng),并以此來鞏固其家族新建立起來的卓越地位。
與此同時,他還為這些鼻煙盒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預算,從簡單的玳瑁直至更為奢華的版本,層層遞進,如本次展覽中的這件金制拿破侖一世鼻煙盒。
金制拿破侖一世鼻煙盒
除外交之外,這些珍貴的鼻煙盒還時常被君王作為禮物贈予王子、郡主和重臣,以表彰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做出的突出貢獻,如本次展覽中的維多利亞女王鼻煙盒。
維多利亞女王鼻煙盒
更勝者還與鼻煙盒有著一段傳奇佳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作為鼻煙盒的頭號粉絲,他收藏的鼻煙盒多達300余件,基本可以每天輪換不重樣。據(jù)傳,腓特烈二世不論走到哪里,他都隨身帶著這些鼻煙盒,甚至一同上戰(zhàn)場。沒想到,也正因這個不可思議的舉動意外救了自己。1759年,當時腓特烈正在庫納斯多夫戰(zhàn)役中奮勇殺敵,結(jié)果不慎被一顆子彈擊中,幸好口袋里揣的鼻煙盒擋住了子彈,才免于性命之憂。
腓特烈大帝鼻煙盒
此外還有為頌揚醫(yī)學界接種領域杰出人物的托馬斯·迪姆斯代爾和兒子納撒尼爾·迪姆斯代爾而特制的浮雕鼻煙盒,繪有倫敦市紋章的自由之盒,以及栩栩如生的蝴蝶鼻煙盒等,數(shù)量之多,不勝枚舉。
鼻煙盒(贈予納撒尼爾·迪姆斯代爾)
蝴蝶鼻煙盒
隨著歐洲貴族沒落,這些奢侈藏品也就流入市場。一些名貴的鼻煙盒也流入現(xiàn)代高官、大富翁、影視明星手中。當今美國如里根夫婦、希拉里、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均有收藏鼻煙盒之癖好。輪胎大王(Firestone)后人,現(xiàn)藏有100多只名貴鼻煙盒。
小中見大:清代鼻煙壺
明末清初,西方吸聞鼻煙的潮流開始傳入中國,并借外交的形式進獻給當朝皇帝,很快便深受皇帝和達官顯貴所喜愛,用于盛裝鼻煙的精致容器—鼻煙盒也逐漸融入了東方的色彩,風靡一時。
鼻煙壺的絢麗色彩
而到了清代,鼻煙壺可謂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上至帝王貴胄、巨賈富商,下至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吸聞鼻煙甚是風行。
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云龍鼻煙壺二十余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
銅雕云龍鼻煙壺(圖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鼻煙壺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王公貴族,富商巨賈把玩,收藏鼻煙壺蔚然成風,因此紛紛搜羅名貴材料,聘請技藝精湛的工匠設計,制作鼻煙壺。
康熙時期,鼻煙壺成為一種工藝美術(shù)門類,也是唯一一種自皇宮流向民間的藝術(shù)品類。它的工藝之精在于選材廣,造型多,把鬼斧神工的技藝表露無遺,它采用玉石、瑪瑙、陶瓷、玻璃、金屬、有機物等材質(zhì),基本涵蓋了清朝工藝美術(shù)的種類。
清朝白玉、瑪瑙及料鼻煙壺鼻煙壺(圖源: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到了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
大英博物館鼻煙壺展品
晚清時期,雖說清朝已然開始走下坡路,隨著國力的衰退,官做的鼻煙壺也多為瓷質(zhì)或料器,貴重材料的越來越少,但清末民初,內(nèi)畫鼻煙壺卻異軍突起,工藝高超,堪稱精品。文人墨客們紛紛在政治理想受到打擊的基礎上開始將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世界繪于這鼻煙壺之內(nèi)。
鼻煙壺發(fā)展到今天,幾乎脫離了實用器,成為供人們雅玩和收藏的藝術(shù)品。這種小小的形式,卻蘊含了大大的學問,成為了解清朝工藝美術(shù)史的一部百科全書,深受國內(nèi)外藏家的喜愛。
周樂元水晶內(nèi)繪漁牧圖鼻煙壺(左)周樂元
內(nèi)畫“富貴堂皇花中之王”款鼻煙壺(右)
(圖源: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東西方鼻煙壺,PK or 交融?
小巧精致的鼻煙壺(鼻煙盒)甚是精美可愛,而這小小的方寸之間,背后卻可能蘊藏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其展示的不僅是當時的工藝美術(shù)狀況,更是美術(shù)的傳承與交流。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風格迥異的工藝品,歐洲的鼻煙盒與中國的鼻煙壺便是兩種文明的縮影,呈現(xiàn)出各自異彩紛呈的文化審美與創(chuàng)新工藝。
如今,吸聞鼻煙的潮流幾近絕跡,但其容器卻因千差萬別的材質(zhì),花樣繁多的工藝及珍貴的歷史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而流傳下來,長盛不衰。
璀璨萬象——英國V&A博物館珍藏吉爾伯特精品展
策展人:孫怡
展期:9月26日-12月24日
地點:世博會博物館1號展廳
票價: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