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迎來上海世博會閉幕十周年!我突發(fā)奇想,我要以世博寶寶和少年日報小記者的雙重身份,采訪我的媽媽,共同回憶世博會的精彩。
媽媽跟趙晏如講述英國館種子的故事
“上海籌備世博會用了多長時間?”
“世博會有多少個國家參展?”
“世博會有哪些特別有趣好玩的展館?”
一連串問題在我的腦海接踵而至。正當我滔滔不絕時,媽媽卻露出了一絲神秘的微笑。只見她不慌不忙從柜子里拿出一個精心包裝的盒子:“這是世博會英國館的圣殿種子。”媽媽自豪地說。我萬分驚喜,迫不及待地打開盒子,幾顆又尖又小的種子被嚴密地包裝在長條形的方形亞克力管里面,仿佛在靜靜地向我訴說它們的前世今生。
媽媽收藏的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圣殿種子
Q1
“媽媽,英國館是什么造型?”
“英國館被設計成一個沒有屋頂的開放式公園,最大的亮點是由6萬根蘊涵植物種子的透明亞克力桿組成的巨型‘種子殿堂’——這些觸須狀的‘種子’頂端都帶有一個細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組合成多種圖案和顏色,所有的觸須都會隨風輕微搖動哦!”哇,太神奇太壯觀了,我想象著這迷人的畫面。
趙晏如媽媽拍攝的英國館
Q2
“英國館的種子為啥會到我們家呢?”
“英國館和咱們中國的淘寶網合作,將上萬粒種子在淘寶網上進行拍賣預訂,拍賣收益將全部用于公益事業(yè)。于是,媽媽也躍躍欲試,沒想到,竟然秒殺成功啦!”說起這事,媽媽興奮的表情溢于言表。
趙晏如媽媽秒殺到的英國館種子
Q3
“那這些種子是從哪里來的呢?”
“早在2008年的時候,昆明植物研究所收到邀請,共同參與了英國館的建設,英國館的‘觸須’種子大多來自咱們云南。”
Q4
“我想知道為啥英國館要如此設計呢?”
“‘種子圣殿’的設計寓義深遠,它就像一張打開的包裝紙,將包裹在其中的‘種子圣殿’送給中國,作為一份象征兩國友誼的禮物。而且啊,設計者之初就想通過種子來發(fā)掘和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更好保護人類未來和生活環(huán)境。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英國館的亞克力種子
Q5
“那你和爸爸是親眼看到了英國館嘍?”
“那當然,我們可是被英國館深深震撼了。這個美麗的“蒲公英”人氣十足,館外排隊的參觀者永遠都是那么多。展區(qū)中的‘綠色城市’、‘開放城市’、‘種子圣殿’、‘活力城市’和‘開放公園’等幾段參觀旅程引導我們要關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來迎接城市面臨的挑戰(zhàn)。”
2010年王丹莎懷著寶寶看世博
原來如此!我的采訪雖然告一段落,但作為世博寶寶,我對世博會更好奇了!在今年的7月1日,我還參加了“世博寶寶記者團尋訪之旅”的活動。我和40多位少年日報的小記者一起走進世博會博物館的殿堂,與千千萬萬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樣,感受世博會的精彩和繁華,感受來自中國的驕傲!
2020年趙晏如在世博會博物館和大家分享英國館種子的故事
2020年趙晏如和爸爸媽媽的合影
十年前,爸爸和媽媽帶著還未出生的我,探訪了神奇的世博園。他們用數碼相機記錄了那場盛世: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熱情亮麗的“小白菜”,創(chuàng)意十足的國家館……
十年后,我長大了,有幸走進了世博會博物館。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以及家中媽媽的娓娓訴說,將這184天的精彩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在我的腦海中,仿佛是一場時光穿越之旅。
第一個十年,我的生活因世博而美好。我更期待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的輝煌奇跡……
——趙晏如
編輯:劉娟
供稿、圖片:王丹莎、趙晏如
相關新聞
回到夢最開始的地方|“拾憶十年·筑夢前行”征集作品展示(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