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博會博物館嘉定區(qū)“云”研學活動成果展示
揮舞畫筆,他們設計出了創(chuàng)意滿滿的世博小徽章
面對鏡頭,他們化身落落大方、知識淵博的小講解員
打開電腦,他們又成為“零碳館”、“智能垃圾桶”、“新能源概念車”等未來城市建設方案的規(guī)劃師……
這些靈感和創(chuàng)意都出自上海市嘉定區(qū)六、七年級學生之手。2020年一次線上博物館“云”研學活動點燃了他們的奇思妙想,這次活動也是后疫情時代,文博、教育、出版三界聯(lián)合,深化推進博物館教育轉型升級的一次探索。
跨界聯(lián)動·助力三段一體化學習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后,世博會博物館聯(lián)合上海市嘉定區(qū)教育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共同舉辦了“了解世界,暢想未來”世博會博物館嘉定區(qū)“云”研學活動。文博界、教育界、出版界跨界聯(lián)合、資源共享,共同探索和打造博物館教育新的生態(tài)鏈,激活博物館深度學習。此次“云”研學活動歷時170天,嘉定區(qū)共有一萬余名六、七年級學生參與,通過研學前、研學中、研學后三段式一體化的教育項目管理方式開展,從而實現(xiàn)博物館教育活動成效的最大化。
學科探究·研學前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博物館學科探究之旅》,以此為參考和指南,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相關的背景知識。
沉浸式直播講解·研學中
世博會博物館通過多個直播平臺,為同學們帶來一次“足不出戶逛世博”的沉浸式體驗。另外,世博館推出了八節(jié)“世博小講堂”網絡課程,讓同學們通過云課堂,對世博館及世博會發(fā)展歷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完成課題·研學后
以研學任務單內容為基礎,結合嘉定區(qū)特色資源,嘉定區(qū)教育學院為學生設計了三個小課題:世博小徽章、小小講解員、研學小報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個人或小組自主探究完成小課題。
啟迪智慧·“云”研學碩果累累
在研學后的成果征集活動中,各校選送作品近260份,經過三輪評選,共有60份作品入圍,30份作品最終獲獎。
為更好地展示此次“云”研學活動作品,表彰獲獎師生和學校,2020年10月27日下午,世博會博物館聯(lián)合嘉定區(qū)教育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共同舉辦“2020年世博會博物館嘉定區(qū)‘云’研學活動成果展示”活動,探討如何開展深度的跨界合作,通過博物館教育活動與課程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活動現(xiàn)場
1
嘉定區(qū)教育學院院長祝郁在活動致辭中表示,博物館“云”研學活動是一次課程創(chuàng)新,通過三段式一體化的課程設計,實現(xiàn)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為教師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實施綜合課程提供了可參照的實施路徑,也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同看館、共回憶的美好時光。希望以此次“云”研學展示和研討為契機,開啟各方聯(lián)動探索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模式。
嘉定區(qū)教育學院院長祝郁致辭
2
本次活動針對三個小課題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提名獎,同時頒發(fā)最佳組織獎和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活動現(xiàn)場,三位一等獎獲得者還進行了成果分享與展示。
世博小徽章·一等獎
廖自然同學設計的會徽中央有一只“眼睛”,紅底黃星,狀似瞳孔,是中國國旗的縮影,即指中國。睜開的眼睛,意為注視中國的發(fā)展,指其已令世人矚目,體現(xiàn)了展望未來的積極理念,會徽形似漢文字“世”,在中文里理解為“世界”和“世博會”,體現(xiàn)了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會徽整體采用綠色,綠色的基調富有生命活力和創(chuàng)造激情,表達了世博會“融合、和諧、創(chuàng)新、展望”的理念。
上海市嘉定區(qū)南苑中學廖自然
小小講解員·一等獎
彭威爾同學引用了清明上河圖中的諸多店鋪,反映了北宋的城市文化,更是體現(xiàn)了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上海市曹楊二中附屬江橋實驗中學彭威爾
研學報告·一等獎
沈曹依同學向大家展示了她心目中的“零碳館”方案,她認為零碳建筑不僅不會耗費不可再生能源,還能夠從自然界吸取能量而并不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污染。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舒適低碳生活環(huán)境,若要做到這一點,那么“零碳館”的廣泛應用,就應當是每個健康的城市都要追求的。
上海外國語大學嘉定外國語學校沈曹依
3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長劉敏、嘉定區(qū)教育學院課程研發(fā)中心主任田潔、世博會博物館開放服務部副部長唐君琦分別對獲獎作品與學生展示進行了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長劉敏
嘉定區(qū)教育學院課程研發(fā)中心主任田潔
世博會博物館開放服務部副部長唐君琦
4
隨后,世博會博物館開展了“世博小講堂”互動課——《神奇建筑在哪里》。
“世博小講堂”授課現(xiàn)場
5
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德育與師德研究部副主任俞慧文對此次課程進行了點評,她肯定了“世博小講堂”互動課在課程導入、課程關聯(lián)、課程互動以及“站站式”體驗方面的亮點,并以此為案例對如何激活學生深度學習提出了建議。
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德育與師德研究部副主任俞慧文點評課程
深度激活·構建博物館教育新生態(tài)
2020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效果。
此次“云”研學活動既是文博、教育、出版界深化博物館教育的創(chuàng)新嘗試,也開啟了博物館教育跨界融合的新機遇。
深度開發(fā)博物館教育資源,搭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近年世博會博物館積極開發(fā)館內資源,開展了一系列主題課程及活動,包括“We kids手工坊”、“世博小講堂”、“小小志愿講解員”、編寫并出版了《世博趣探秘》教育讀本等。
未來,世博館將充分開發(fā)和整合博物館內容及場地資源,為學校師生提供多元有趣的課程及活動,搭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
編輯:汪瀅